1.★酒以成禮
【原文】 鐘毓(yù)兄弟小時(shí),值父晝寢,,因共偷服藥酒,。其父時(shí)覺,且托寐以觀之,。毓拜而后飲,,會(huì)飲而不拜。既而問毓何以拜,,毓曰:“酒以成禮,,不敢不拜?!庇謫枙?huì)何以不拜,,會(huì)曰:“偷本非禮,所以不拜,?!保ㄟx自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)
【注釋】①托:假裝。②酒以成禮: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,。③寢:睡覺,。④因:趁機(jī)。⑤時(shí):當(dāng)時(shí),。⑥何以:為什么,。⑦覺:醒。⑧值:當(dāng)......時(shí),。⑨且:尚且,,暫且。
【文言知識(shí)】 釋“覺” 上文“其父時(shí)覺”中的“覺”,,不是指“發(fā)覺”,,而是指“醒”,句意為當(dāng)時(shí)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,。又,,文言文中的“睡覺”,指睡后醒來,。又,,“盜半夜入室,,主人未覺”,意為小偷半夜入室,,而主人為醒,。
【參 考譯文】 鐘毓兄弟小時(shí)候,正趕上父親午睡時(shí),趁機(jī)一起偷喝藥酒,。他們的父親當(dāng)時(shí)睡后醒來,,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么。鐘毓行禮后喝酒,,鐘會(huì)喝酒不行禮,。隨后父親問 鐘毓為什么要行禮,鐘毓說:“酒是完成禮儀的,,不敢不行禮,。”又問鐘會(huì)為什么不行禮,,鐘會(huì)說:“偷本來就不是禮儀,,所以不行禮?!?/p>
【閱讀訓(xùn)練】
1.解釋
①寢:睡覺,。 ②因:趁機(jī)。 ③時(shí):當(dāng)時(shí),。 ④何以:為什么
2.翻譯:
①且托寐以觀之,。
譯文: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(做什么)。
②既而問毓何以拜,。
譯文: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。
3.你認(rèn)為鐘毓和鐘會(huì)兄弟倆哪個(gè)更有道理,?
答:鐘會(huì)的說法應(yīng)該更有道理,,因?yàn)橥蹈`已不附禮儀,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,。
2.★常羊?qū)W射
【原 文】 常羊?qū)W射于①屠龍子朱,。屠龍子朱曰:“若欲聞射道②乎?楚王田③于云夢(mèng)④,,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,,禽發(fā)⑧,鹿出于王左,,麋交⑨于王右,。王引弓欲射,有鵠 ⑩拂王旃⑾而過,,翼若垂云⑿,。王注矢于弓⒀,,不知其所射。養(yǎng)叔⒁進(jìn)曰:“臣之射也,,置⒂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,,十發(fā)而十中。如使置十葉焉,,則中不中非臣所 能必矣,!”《郁離子》
【注釋】①于:向。②道:道理,。③田:同“畋”,,打獵。④云夢(mèng):古代湖澤名,,泛指春秋戰(zhàn)國時(shí)楚王的游獵區(qū),。⑤使:讓。 引:拉,。⑥虞(yú)人: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,。⑦起:趕起。⑧發(fā):跑出來,。⑨交:交錯(cuò),。⑩鵠(hú):天鵝。⑾旃(zhān):赤魚的曲柄旗,。⑿垂云:低 垂下來的云,。⒀注矢于弓:把箭搭在弓上。注,,附著,。⒁養(yǎng)叔:名養(yǎng)由基,楚國善射者,。⒂置:放,。
【參考譯文】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(xué)射箭。屠龍子朱說:“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,?楚國國王在云夢(mèng)打獵,,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,禽獸們跑出來了,,鹿在國王的左 邊出現(xiàn),,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(xiàn)。國王拉弓準(zhǔn)備射,,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,,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云。國王將箭搭在弓上,,不知道要射誰,。養(yǎng)叔上奏說道:‘我射箭 的時(shí)候,,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,十發(fā)箭十發(fā)中,。如果放十片葉子,,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!’”
【閱讀理解】
1.解釋:
①于:向,。 ②道:道理,。 ③之:代“禽”。 ④射:射箭時(shí),。
2.翻譯:
①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,。
譯文: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。
②如使置十葉焉,,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,!
譯文:如果放上十片葉子,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,!
3.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:
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,,集中一個(gè)主要目標(biāo)。如果三心二意,,左顧右盼,,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。
3.★次非殺蛟
【原文】
荊 有次非者①,,得寶劍于干遂②,。還反涉江③,至于中流④,,有兩蛟夾繞其船⑤,。次非謂舟人曰⑥:“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?”船人曰:“未之見也,?!贝畏侨?臂祛衣⑧,拔寶劍曰:“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,!棄劍以全己,余奚愛焉⑨,!”于是赴江刺蛟,,殺之而復(fù)上船。舟中之人皆得活,。(選自《呂氏春秋·卷十二·知 分》)
【注釋】①荊(jīng):古代楚國的別稱,。 ②干遂:地名,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,。 ③反:同“返”,,回,,歸。④中流:江中心,。⑤蛟:傳說蛟屬于龍類,,水中的一種兇猛動(dòng)物。⑥舟人:駕船人,,水手,。跟下面的“船人”同義。⑦嘗:曾經(jīng),。⑧攘 (rǎng)臂祛(qū)衣:挽起袖子,,伸出臂膀,撩起衣服,。⑨余奚愛焉:我為什么要吝惜它呢,。
【參考譯文】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。他在干(hán)遂買到一把寶劍,。在回鄉(xiāng)的途中,,他乘坐一只木船過江。木船剛到江心,,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,,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。 次非問搖船人:“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,?”搖船人回答:“沒有看見過,。”次非撩起衣服,,伸出臂膀,,拔出寶劍,說:“這只是江中的 一堆腐肉朽骨罷了,!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,,那我為什么要吝惜這把劍呢?”于是便縱身躍入波濤,,跟惡蛟拼死搏斗,,殺了惡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。船上的人 都保住了性命,。
【閱讀理解】
1.解釋:
①于:在,; ②反:同“返”,回,,歸,; ③全:保全; ④復(fù):又,。
2.翻譯:
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,?
譯文:你曾經(jīng)見過兩條蛟纏住了木船,,船上的人還能活命的嗎?
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,!
譯文: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,!
3.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:
答:敢于斗爭(zhēng)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。
4.★大脖子病人
【原 文】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,,其②水甘而不良,,凡飲之者輒病癭③,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,。及見外人至,,則群小婦人聚觀而笑之,曰:“異④哉人之頸也,,焦⑤而不吾 類,。”外方人曰:“爾之累然⑥凸出于頸者,,癭病也,,不求善藥去爾病,反以吾頸為焦耶,?”笑者曰:“吾鄉(xiāng)人皆然,,焉用去乎哉?”終莫知其為丑,。(選自明·劉 元卿《賢奕編》)
【注釋】①秦蜀:陜西,、四川一帶。②其:那里的,。③病癭(yǐng):得大脖子病,。癭:長(zhǎng)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子。④異:奇怪,。⑤焦:干枯,,這里形容人的脖子細(xì)。⑥累然:形容臃腫的樣子,。
【參 考譯文】 南岐在陜西,、四川一帶的山谷中,那里的水很甜,,但是水質(zhì)不好,,常年飲用這種水的人就會(huì)得大脖子病,所以南岐的居民沒有不得大脖子病的,。有一天,,山外來了一 個(gè)人,,小孩婦人就一起來圍觀,,笑話那人說:“看那個(gè)人的脖子真怪,,那么細(xì)長(zhǎng),干巴巴的,,和我們的不一樣,。”外地人聽了,,笑著說:“你們的脖子臃腫凸起,,那 叫大脖子病,你們不去求好藥治你們病,,反而認(rèn)為我們的脖子細(xì)而有病呢,?”南岐人說:“我們?nèi)迦硕际沁@樣的脖子,為什么要醫(yī)治呢,?”始終不知道是自己丑,。
1.解釋:
①其:代詞,那里的,; ②輒:就,; ③異:奇怪; ④然:這樣,。
2.翻譯:
①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,。
譯文:所以那里的百姓沒有一個(gè)不得大脖病的。
②不求善藥去爾病,,反以吾頸為焦耶,?
譯文:你們不去求好藥治你們病,反而認(rèn)為我們的脖子細(xì)而有病呢,?
3.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:
答:閉關(guān)自守會(huì)使人孤陋寡聞,,目光短淺,甚至發(fā)展到是非顛倒,,黑白混淆的地步,。
5.★高陽應(yīng)造屋
【原 文】 高陽應(yīng)將為室家①,匠②對(duì)曰:“未可也,,木尚生③,,加涂其上④,必將撓⑤,。以生為室,,今雖善,后將必?cái),、?。”高陽?yīng)曰:“緣子之言⑦,則室不敗也——木益 ⑧枯⑨則勁⑩,,涂益干則輕,,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?!苯橙藷o辭而對(duì),,受令而為之。室之始成也善,,其后果⑾敗,。(選自《呂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別類》)
【注 釋】①室家:房屋,房舍,。②匠:古代專指木工,。③生: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,水分未干,。④涂:泥,。⑤撓(náo):彎曲。⑥?。簹?。⑦緣子之言:按照您的 話。緣,,順著,,按照。子,,對(duì)人的尊稱,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漢語中的“您”。⑧益:更加,,越發(fā),。⑨枯:干。⑩勁:堅(jiān)固有力,。⑾任:擔(dān)負(fù),。果——果然,果真,。
【參 考譯文】高陽應(yīng)要建造新房子,,木匠說:“不行啊,!現(xiàn)在木料還沒有干,,如果把濕泥抹上去,必定會(huì)壓彎的,。用它來做房屋,,現(xiàn)在即使是好的,以后一定會(huì)毀壞 的?!备哧枒?yīng)說:“按照您的說法,,那么房子不會(huì)壞——因?yàn)槿兆右痪茫玖显礁删驮接?,而濕泥越干就越輕。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,,房子就不 會(huì)壞,。”木匠無言以對(duì),,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,。房子剛蓋成以后是很好,但是沒過多久,,房屋果然坍塌了,。
1.解釋:
①為:造; ②以:用,; ③善:好,; ④益:更加。
2.翻譯:
匠人無辭而對(duì),,受令而為之,。
匠人沒有話可以回答他,只好聽從他的吩咐來造屋,。
3.你認(rèn)為文中的高陽應(yīng)是個(gè)怎樣的人,?
答:善于詭辯卻不顧客觀規(guī)律,光憑主觀意志去做事,。
6.★竭澤而漁
【原文】 竭①澤而漁②,,豈不獲得,而明年③無魚,;焚④藪⑤而田⑥,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獸,。詐偽之道,,雖今偷可,后將無復(fù),,非長(zhǎng)術(shù)也,。 (《呂氏春秋·卷十四·義賞》)
【注釋】①竭:使…干涸。②漁:捕魚,。③明年:第二年,。④焚:燒毀。⑤藪(sǒu):指野草。⑥田:通“畋”,,打獵
【文言知識(shí)】 釋“竭” 上文“竭澤而漁”中的“竭”,,指“干涸”,這里是使動(dòng)用法,,句意為使池水干涸而捕魚,。又,“地震,,山崩川竭”,,意為因?yàn)榈卣穑奖浪?,河流干涸,。它還指“盡”,如“取之不盡,,用之不竭”,。又,“力竭而斃”,,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,。
【參考譯文】 抽干湖水來捕魚,怎么可能捕不到?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,;燒毀樹林來打獵,,怎么可能打不到? 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。欺騙和作假的方法,,即使今天僥幸有用,,以后不會(huì)有第二次了,這不是長(zhǎng)久的方法,。
1.解釋:
①竭:使…干涸②漁:捕魚,;③明年:第二年;④焚:燒毀,。
2.翻譯:
詐偽之道,,雖今偷可,后將無復(fù),,非長(zhǎng)術(shù)也,。
欺騙和作假的方法,即使今天僥幸有用,,以后不會(huì)有第二次,,這不是長(zhǎng)久的方法。
3.成語“竭澤而漁”的比喻意義是:
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,,不顧長(zhǎng)遠(yuǎn)利益,。
7.★功名
【原文】
水泉深則魚鱉歸之,,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,庶草茂則禽獸歸之,,人主賢則豪杰歸之,。故圣王不務(wù)歸之者,而務(wù)②其所以歸,。強(qiáng)令之笑不樂,;強(qiáng)令之哭不悲;強(qiáng)令之為道也,,可以成小,,而不可以成大。
【注釋】①歸:歸順,,歸附。②務(wù):致力,。
【參考譯文】
水 泉很深,,魚鱉就會(huì)游向那里,樹木繁盛,,飛鳥就會(huì)飛向那里,,百草茂密,禽獸就會(huì)奔向那里,,君主賢明,,豪杰就會(huì)歸依他。所以,,圣明的君主不勉強(qiáng)使人們歸依,,而 是盡力創(chuàng)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。強(qiáng)制出來的笑不快樂,,強(qiáng)制出來的哭不悲哀,,強(qiáng)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,而不能成就大業(yè),。
1.解釋:
①則:那么,; ②盛:茂盛; ③所以:……的原因,; ④令:讓,,叫。
2.翻譯:
人主賢則豪杰歸之,。
君主賢明,,那么豪杰就歸附他。
3.上文開頭三句說明了什么問題,?
答: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(huán)境條件作保障,,同時(shí)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間有著相互作用,、相互影響的關(guān)系。
8.★目貴明
【原文】 目貴①明②,耳貴聰③,心貴智④,。以天下之目視,則無不見也,。以天下之耳聽,則無不聞也。以天下之心慮,則無不知也,。輻輳⑤并進(jìn)⑥,則明不可塞⑦,。(選自《管子?九守》)
【注釋】①貴:以……為貴。②明:聰明,,這里指明查(則明不可塞,。)③聰:聽力好。④智:思維敏捷,。⑤輻輳:車輪的輻條,。⑥進(jìn):這里指向中間集中。⑦塞:受蒙蔽,。
【文 言知識(shí)】 釋“并”:上文“輻輳并進(jìn)”中的“并”,,指“全都”、“一起”,、“一齊”,、“一同”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,比喻目,、耳,、心一起使用。 又,,“萬箭并發(fā),,城中如雨”,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(fā)射,,城內(nèi)如同下雨,。又,“五人并行”,,意為五個(gè)人一同行走,。又,“德才并佳,,人主任之”,,意為品德與才能 都好,國君就任用他,。
【參考譯文】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,,耳朵貴在聽覺靈敏,心思貴在思維敏捷,。(若能)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,,就能沒什么看不見,;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,就能沒有什么事不 知道,;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,,就能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。情報(bào)來源豐富,,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,,(君主)就能明察一切,而不受蒙蔽了,。
1.解釋
①貴:以……為貴,; ②聰:聽力好; ③智:思維敏捷,; ④塞:受蒙蔽,。
2.翻譯:
以天下之心慮,則無不知也。
譯文: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,,就能無所不知,。
3.與引文內(nèi)容相關(guān)的成語是:耳聰目明,其意思是聽得清楚,,看得分明,,形容感覺靈敏,。
9.★自知之明
【原文】自知者①不怨②人,,知命③者不怨天;怨人者窮④,,怨天者無志,。失之己,反之人,,豈不迂乎哉,?……故君子道其常,而小人道其怪,。
(選自《荀子·榮辱》)
【注釋】①自知者:有自知之明的人,。②怨:埋怨。③知命:懂得命運(yùn),。④窮:走投無路,。⑤無志:沒有見識(shí)。⑥失:過失,,過錯(cuò),。⑦反:反而。⑧豈:難道,。⑨迂:拘泥守舊,,不合時(shí)宜,。
【文 言知識(shí)】 釋“君子”與“小人” “君子”與“小人”在西周及春秋時(shí)期是指貴族統(tǒng)治者和被統(tǒng)治的勞動(dòng)百姓?!秶Z》上說:“君子務(wù)治,,小人務(wù)力?!币鉃榫又铝τ诮y(tǒng)治,,小人致力于苦力。到 了春秋末期及以后,,“君子”指道德高尚的人,,“小人”指道德卑劣的人。古語有“君子坦蕩蕩,,小人常戚戚”,,意為君子心胸寬闊,小人時(shí)常憂愁,?!墩撜Z》中 說: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,?!币鉃榫佣萌柿x,小人只懂得利益,。成語有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,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。
【參考譯文】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,,懂得命運(yùn)的人不埋怨老天,;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,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(huì)立志而進(jìn)取,。,。錯(cuò)誤在自己身上,卻反而去責(zé)求別人,,難道不是不合時(shí)宜了嗎,?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,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(zhèn)定,。
【閱讀訓(xùn)練】
1.解釋
①知:認(rèn)識(shí),; ②豈:難道;③道:遵循,;④怪:異端,。
2.翻譯:
怨人者窮,怨天者無志,。
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,,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(huì)立志而進(jìn)取,。
3.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(diǎn)是:人應(yīng)該有自知之明。
10.★對(duì)牛彈琴
【原文】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,,伏③食如故④,。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⑤也,。轉(zhuǎn)為蚊虻之聲,,孤犢之鳴⑥,即掉⑦尾奮⑧耳,,蹀躞⑨而聽,。” (載于 南朝·梁·僧佑《弘明集》)
【注釋】①為:給,。②清角之操:高雅的曲子,。③伏:趴著。④故:從前,。⑤耳:耳朵聽,。⑥鳴:鳴叫聲,作名詞,。⑦掉:搖擺,。⑧奮:豎直。⑨蹀躞(dié xiè):小步走,。
【參考譯文】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(diào)琴曲,,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。牛并非沒有聽見,,而是這種曲調(diào)不適合它聽罷了,。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,,(以及)孤獨(dú)的小牛犢的聲音,。牛就擺動(dòng)尾巴豎起耳朵,小步走并聽著,。
【閱讀訓(xùn)練】
1.解釋:
①為:給,; ②如故:像先前一樣; ③鳴:叫聲,; ④奮:豎起,。
2.翻譯:
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也,。
譯文:不是牛不要聽,,是曲調(diào)不悅它的耳。
3.這個(gè)寓言故事的寓意是:說話不看對(duì)象,,或?qū)τ薮赖娜酥v深?yuàn)W的道理,,都是不可取的,。
?
?
?